【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半夜敲门,是为了传递更多温暖——丫江桥镇盆上村新冠肺炎阻击战战地纪实
2020-02-10 11:07:01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皮宇 | 作者:丫江桥镇党政办          浏览量:4047

2020年2月4日凌晨3时许,盆上村党总支书记彭亦良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你在哪里?怎么还不回家?”是妻子的电话。“我在口青场组,还有一会就回来了。”彭亦良耐心地解释。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然后传来一阵啜泣声。“这婆娘!”彭书记稍显不耐烦地把电话挂了,继续奔忙在夜幕中。

       ——敲门行动,打动的是群众的心。时间回溯到2月3日晚23时许,还在村部值班的彭亦良接到镇党政办的电话,要求马上赶到镇政府碰头。会议室里,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通报:盆上村口青场组皮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命令!简短的碰头会后,彭亦良召集全体支村两委干部,与镇党委班子成员一起,直奔现场。庆幸的是,1月22日,皮某一从武汉返回,村里就按县镇的要求,居家隔离到位了,密切接触者不多,需要隔离观察的只有3户,给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担心一大早村民听到确诊的消息会产生恐慌情绪,彭亦良决定连夜行动。深夜里,镇村干部打开手机微弱的亮光,分成四组,分头敲响了全组31户村民的大门。宣讲防疫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房前屋后消毒……等一切忙完后,太阳已经从东边山头升起。一夜的辛劳,换来的是山村的平静,没有预想的舆情的暴发和恐慌的逃离,村民自发的参与进来,在组里的主要通道口设置关卡,劝导“非必须不外出”,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视频连线,连接的是监测的点。回想这起确诊病例,彭亦良深感庆幸,“付出还是有回报的。”他说。1月20日,接镇里排查武汉(湖北)返乡人员的通知后,他与村两委干部分片包干,逐组逐户的打电话、发微信,最后确定10户11人。同时,密切关注节前返乡人员,一发现相关人员立即上门通知到位。“这样子,我们责任包干,坚决按上级要求,居家隔离到位。我包3户。”彭书记“一言堂”的决定,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一支体温计、一个口罩、一个表格、一支笔、一份宣传册”等“五个一”落实后,彭书记还要求包干负责的村干部和村医每天与居家隔离的对象微信视频,询问身体状况、了解心理动态、劝导主动隔离,上午下午各一次。居家隔离的对象也主动地配合,皮某就居住在自家的二楼,一日三餐都是家人放在楼梯口由她自己端上去的。后面以防万一,把初一过来陪老奶奶过年,仅在一楼吃饭没有和皮某见面的两个叔叔家人,还是纳入了居家隔离对象,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勇者逆行,阻断的是传播的线。在媒体发达的今天,信息纷繁复杂,充斥在微信里的信息、小视频,走村串户的宣传车,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使平日寂静的山村防疫的气氛越来越紧。1月30日早晨,彭亦良一如如常出门时,“听说从武汉回来的小皮昨天到人民医院就诊去了,是不是发病了?你不能出去!”担心他每天进组入户搞宣传、摸底排查时被感染的家人拦住了他。“我是村里的书记,我不去谁去?”彭亦良耐心地与家人做工作,“上级已经定位为‘战时状态’,是打仗,打仗党员不上谁上!”“我出去做工作,是为了让大家知晓防疫的重要性,他们就不会随意乱出门了。”彭亦良拨开了家人的手,把扩音器架在了自己的车上,随着“六不”(人不出户、车不上路、户不做酒、店不开门、庙不开放、村不赶集)的宣传声,继续开展工作……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在上级发出联防联控的号令后,丫江桥镇全镇党员干部如盆上村一样,责任上肩,勇往直前,先后发出调度指令8条,出动宣传车17台,主要道路设岗设卡31处,张贴宣传标语2800余条,摸排监测武汉(湖北)返乡人员210人,劝导取消酒席143场,把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到了实处。到目前为止,武汉返乡人员确诊1例,没有扩散感染事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全镇党员干部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来源:丫江桥镇党政办)

责编:皮宇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